互联网总会为我们产现无数可能,而微信营销就是如今互联网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商家们争先恐后要去竞争的“战场”。微信运营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但其中却蕴藏着很多机密。
有很多人在做微信公众账号的时候其实对自己定位并不是很清晰,这也是导致微信营销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
1.内容运营
第一你有没有足够的文字驾驭能力,你没有更多的原创。大家可能都会去吐槽腾讯所谓的一个原创政策,但是真的你会发现从博客时代有很多水帖,但是渐渐大家对这个产品就不喜欢了;反而是那种非常非常有才气的,通过坚持、专注获得了一定的口碑的人能够成功。我之前在腾讯做博客的时候大概是一零年。我记得当时带的写手大概从两百人做到了一千人。你会发现这些人他们有的人很专注,他们就因为喜欢就天天去写博客去练手,我能大概在一年之内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成长。
因此有很多时候投入进去,专注度,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去做内容运营的一个标签,或者是一个成功的基础。
大家会发现做得好微信公众账号有很多人是媒体人转行以后做的。这里有个争论,那就是媒体人做微信公众账号移动端的这种媒体是不是适合呢?有的人说他们有先天性的基础,也有的人说他的思维方式可能太传统可能不一定会是做的非常非常好。事实上是这样的:了解网络特性、了解网名最新的流行词汇的或者更关注事件发生做的非常及时的这些人才做的会更好。有些传统媒体人的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经历着,所以大家其实起跑线是一致的。
2.粉丝运营
微信路况的粉丝非常好,在移动端的用户里面我可以大家普及一个数据。大家知道做微信公众号本质一定是要盈利的,如果不盈利的话你其实是很难坚持的那么好。你说多少人要一个兴趣写一个东西,还没有那么多的推广有那么多人看就给自己当一个沉淀呢?大家知道微信公众号是折叠菜单隐藏的有点深的,这里面不可避免的大家都会去想到一个盈利模式的问题。
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想去挣钱去盈利,但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说我去选择一个分类,这个分类里面,我需要怎么去整合我的资源?做微信公众号不仅仅是做一个内容,如果你把你的所有资源衔接起来了,最差你会发现,你练好了文笔,你还交了很多朋友,你还拓展了很多人脉的同时你还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另外说一下粉丝的事情。大家都很关注粉丝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内容不断长粉。
这里扒一句:我之前给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人去讲微信这块儿的业务,他们组织了大概二十个人来听。他老板说,我希望点阅读原文然后跳转到搜狐新闻客户端它的转化率要达到百分之三十多,我跟他说这就不要去想啦不可能的,因为太高了!理论上这个数只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已经很高了。只有当我们用心去做一块领域的并把这个领域融会贯通,然后留下来你真正需要的粉丝。这个和我的盈利是有一个绝对绝对的一致性的。。比如说做一个更专业的账号奢侈品的,可能同样一条广告人家接可能就是2000块,你接可能就是20000块。
粉丝我真的是这样认为的。你的粉丝要够聚焦愿意跟着你去玩,一定要一个的互动的平台。之前做微社区,贵州卫视非常完美这档节目,他就形成了一种逆袭。他的电视节目没有非诚勿扰有名气,收视率不是很高,但当他自己的所谓这个为社区培养起来之后,粉丝也培养起来了后,贵州卫视非常完美第一,也发现这些粉丝里有很多人是具备当嘉宾的材质,非常毒舌,他们说的很多内容可以放到电视上,形成一种倒挂,非常有意思。也就是说,不管你用哪个产品都要有一个互动。微信公众账号它是单对多,没有一个多对多的互动平台。现在很多很多的那个男女嘉宾在电视节目上非常知道自己该怎么去表现。日活非常高,大概是一分钟之内一条帖子,很不错的。互动率能达到上千条多的时候达到七八千条。他们做一个活动还敢做成那种到八千八百八十八楼。
那反回来说,粉丝盲目增长它的价值在吗?真的不在。因为你看起来有那么多粉丝,但是你的粉丝质量怎么样他能不能跟着你去玩跟着你去互动,他能很好的帮你去做生意的转化。大概12年的时候,新浪微博有个小姑娘她是专门做时尚的。她的时尚内容分发的非常实用,很多很喜欢她,后来有广告商找她。她当时就是说我要多少多少钱,但是她推荐完了能保证她的粉丝转化率是多少?最少百分之二十的粉丝去购买她的东西,她大概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去积攒自己的所谓人气,通过qq群各种方面聚集她的忠实粉丝。是的,你会发现那个这个转化率是分的,搜狐的转化率是百分之十八,他是希望能超越这么多。那草根的帐号可能就不太一样了,因为大家推荐平台不一样。有很多时候,这个是傍大腿会好走路,他没有办法去做一个绝对的PK。
3.做公众账号的底线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共识是什么?曾经年轻,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弄潮儿经理说过,把你底线放低,轻装上阵,不要太骄傲,太浮躁,太虚荣去想我要做成什么样,别人挣了多少钱。这里小八一下。我之前带的写手后来跟我去做微博了,他们找到了一个在互联网里面适合玩的方式,怎么去跟人互动的方式。他们夫妻两个去年好像在微信上挣了一千七百多万。没有事情是可以把很偶然成功的,都是有一个基础。
我跟徐达内认识,他在做新媒体的排行榜。他有篇文章说,今年其实是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在之前快速膨胀增加之后所谓的自然淘汰的一年。去年我去讲课的时候微信公众账号大概有八百万,我们班就很多营销团队一个机构大概有个几百个帐号。这里面内容的重复率太高,做到最后他没有广告收入的时候看他们就不做了。
那个一百七十几万的例子。记得当时我对他们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总是毙了又毙。到最后,我和我的写手团说一个方向,策划团会把好专题的框架拉出来,写手去找最火的时事热点,紧跟着安排去做,我会安排管理员去审核。这个时候就有人会说你是编辑还是我是编辑,为什么把所有工作交给我?于是策划团的人在不断轮换。这个过程中,他们先会去学怎么看新闻,看新闻应该怎么去处理。之后他们去写相应的文章,不管是微博的一百四十个字也好,微信的多少多少字也好,他们都非常知道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这真的是需要通过一个经历让你去感受感悟了,然后你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所以我觉得开始像没头苍蝇一样去乱撞不是坏事儿。因为很多人去做微信公众账号的时候想去盈利,放在利益点上。但是你会看到那些更专注的人,你把自己做好了很多事情都来了。这里也可以八一下视觉志。它的收入很高,内容也很好,它也是被微信封了一周,损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