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6-01-18|[复制链接,推荐给朋友]
0
3668
不同的类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单价对应的流量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产品不同推广阶段,不同时间需要的流量也是不一样的。这也说明了对应的流量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流量可以先从两个角度入手来进行分析,分别是产品,消费人群。产品可以从类目,卖点,客单价,风格等角度入手。消费人群可以从性别,年龄,消费能力,偏好风格,消费习惯等入手。
产品的类目决定了流量的一个大环境
比如女装和医疗器械,这两个类目的本身的流量量级和特征差别是巨大的。另外,类目整体的利润空间决定了类目流量的ppc范围;类目的顾客群体也决定了流量的主要人群等等。所以,类目在大范围上决定了流量的行业水平,也就是决定了我们产品流量的极限和空间。打个比方,女装的流量是一个总共5平方米的大肉饼,总共是价值5000元,肉不均匀分布,单价也不均匀,你可以随便挑其中的一小块买,能用多少钱买到多少肉看你的本事。医疗器械的流量也是这么一个饼,但是它总共只有0.5平方米,价值2000元。虽然他们都是饼,也都要看你的本事能吃多少,但假设你都能全吃完,一个你能吃5平方米,一个你撑死也只能吃0.5平方米。这就是流量的极限和空间。
第二件事是产品的卖点。产品是客观存在的,它会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一条裙子,它是高腰、大花、刺绣、毛呢、民族风的这些都是它客观存在的一些特点。但其中某一个特点或者某几个特点才是客户最关心的,最可能带来成交的,这就是所谓的卖点。所以,卖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关键词布局的方向对不对。因此,对于产品的分析首要的是挖掘产品的卖点。不同的产品卖点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我们从产品的属性里面开始挖掘,材质、功能等等。另外,产品不同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点也可以重点关注。也可以从类目的热词里去寻找跟产品可以合得上的卖点进行尝试。
产品的客单价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区分对应的流量,这个主要是从人群上进行分别的。不同的客单价也就决定了我们的产品是对应不同消费能力的顾客的。首先,不同消费能力的顾客在搜索人群的维度上直接是可以进行区分的。其次,不同消费能力的顾客对于产品在乎的卖点可能不同。想买20块钱的鞋子的人跟想买1000块钱的鞋子的人在乎的点会存在区别,想买20块钱鞋子的人可能只要求它是一双能穿的鞋子,买1000块钱鞋子的人会希望它的透气性,舒适性等等之类方面的特点。这些也会在产品卖点上直接体现出来。
另外,有一些产品是存在风格之说的,比如女性使用的衣服,鞋子,包包等等等等东西。它们的外观是可以通过风格去区分的,这当然同时也区分了喜欢这些不同风格的人群。这些风格可能直接体现在卖点上,也可能是体现在搜索人群上。不管是在哪里,我们都应该要清楚风格是可以区分流量的。并且这个作用和影响力是越来越显著的,这就是现在很多女装“小而美”的淘宝店可以做好的原因。
人群定向是把握店铺流量的风向标
性别,无非就是男和女。话说女人是水,男人是土。所以,女人和男人完全是两种不同属性的生物。一个喜欢买买买,逛淘宝一整天哪怕一件也没买也觉得很开心;一个买衣服可以5分钟搞定,搜索,进店,看两眼,下单。当然不是说所有与女性、男性都是上面那样,但是,女性和男性普遍的一个消费习惯是不同的,女性普遍喜欢逛,喜欢加购收藏,而男性却不是这样。所以仅仅是一个性别,就产生了两种泾渭分明的流量特点。因此,当产品是针对其中某一性别的人群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个人群的流量特点。
同一性别的不同年龄也是不一样的。就女性来说,18岁的女性和35的女性在消费能力,风格偏好,消费习惯上都是大不相同的。青年女性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但消费欲望可能更强烈,喜欢的风格偏向活泼青春的。轻熟女性相对消费能力更强些,更注重质感,消费观比较成熟,不太会冲动消费,喜欢的风格偏向成熟简单的。当然这只是在大方向的一个简单分析,对于不同的产品,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根据产品去具体分析了。
接下来是消费习惯。消费习惯其实可以从很多维度去分析,我主要从浏览痕迹,加购收藏,已购买人群和店铺优惠券这个角度去分析。不同的产品有它自身不同的特点,比如食品是复购率比较高的产品,而大型家用电器,基本短期不会产生二次成交。他们对于已购买的人群的重视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消费习惯可以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和产品对应的人群这两方面结合区分析。
在我们开始直通车操作之前可以先从上面几个维度去分析我们所需要的流量到底是怎么样的,等到弄清楚后再有方向性地去获取那些流量。当然这些也并不是可以靠我们主观想象拍脑袋就可以确定的,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前期的测试,然后再开始行动。最后强调一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思路比操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