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前人,这一代大学生赶上了电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时机,也正在获得更多的支持,自由、分享、协作、包容、创新这样的“互联网精神”在这个群体有鲜明的体现。
创业,总是连接着风险、激情、成功、传奇……这样的字眼。20年前,有一群人赶上了变革的大时代,他们是体制内的精英,却被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着,不安现状,毅然出走, 留下了一个“92派”的名号;20年后,又一群人摊上了一个大时代,互联网带来了又一波创业高潮,而且这一波浪潮径直扫向象牙塔内的学子。
如果你是果粉,或许对一款名叫“猛犸”(Mammoth)的浏览器并不陌生,这款APP如今已经更新到第四代,是iPhone上个人开发的浏览器里下载量最大的产品,可谁能想到它的作者季逸超还只是一名在校学生。Macworld Asia 2011 Award 特等奖,获得徐小平、红杉资本的投资,成为《福布斯》中文版封面人物,2012年的互联网创业圈,季逸超的名字星光熠熠。当然,他不是唯一叩开这个时代大门的人。
在线英语教学平台在聊网创始人张林轩、社会化网络图书馆“摇摆书架”创始人刘白光、“我要当学霸”的开发者杨元、蜜团网的主创们等都是以学生姿态进入创业大军中。相比前几年,这一代大学生创业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学校开始提供创业指导、资金等支持,而且他们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时机,不过这同时对创业者自身的要求更高,精通编程、懂得管理,能够与投资人斡旋似乎成了标配,而曾经找个货源,倒腾点小商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方式也正走向萧条,卖货郎也要走向品牌和多品类道路。
如果,迅猛勾勒一下这个群体,他们说不上有多成功,甚至还在经历着各种形式的失败,但他们称得上够折腾,失败了,再来一遍,因为他们本就没有什么输不起的。象牙塔内充满着乌托邦的气息,于是他们乐观,有梦想、有激情、有专业素养,当然,他们也有纠结、有迷茫、有焦虑与不知所措。
如果按正常上学年龄计算,这群依然还置身于象牙塔之内的学子基本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大爆炸。不可否认,他们是真正被互联网“全面接管”的一代,正因如此,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网络的影响。
相比之下,60、70、80后们从小接触的信息渠道很单一,并且一直被灌输一些正统思想,遵循着上学——毕业——寻找稳定工作这样一条主流人生道路。不同于他们的前辈,这群年轻人,成长于信息时代,在海量信息面前,他们变得更有主见,也更有判断力,也更会坚持自己的意愿。
美国著名新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在《数字化成长3.0》一书中写道:“电脑与高科技像氧气和阳光一样,已经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料。”这些在互联网笼罩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拥有自由、分享、协作、包容、创新等特质,用泰普斯科的表述描述,即“互联网精神”在这个群体有鲜明的体现。
可以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都显得有些独特。而且,社会的变迁,也让其更具包容性,对于成功的标准也更加多元化,对于学生创业的态度也更为支持和包容。
虽然,英雄出少年的故事在如今的创业圈内并不少见,但事实上大学生创业的道路并不轻松。诚然,互联网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例如无需支付店铺租金、初始投资压力小的网店为大学生摆脱传统创业束缚,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舞台。于是乎,像杨甫刚这样的大学生老板可以以600元的资金起步,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跨入月入3万元的行列。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钱多、人傻”的美好往日已经一去不复返。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大佬的涌入、营销成本的上涨等等创业环境的改变,都让经营网店的大学生离钱很近,却也离失败很近。而移动互联网上的大学生创业者们也在寻找商业模式的道路上摸索挣扎着。
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起步相对容易但想要持续却也非易事。一旦谈及企业发展,这些在校或者甫一跨出校门的毕业生就显得有些无措了,财务、招聘、员工管理,甚至寻找投资人都存在着问题,创业瓶颈凸显。经验的缺失和缺乏创业指导不无关系。
虽说,这些年学校的支持力度开始增强,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与创业相关的培训少得可怜,这也使得中国大学生创业整体略显疲软,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2011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可以高达50%,这些国家通常有完善的创业培训,例如在英国,初高中的课程中已经加入了商业辅导,大学中还有创业社团,社团内成员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创业辅导,免费的办公场所,甚至获得一些创业经费。
不过这些来自经验的不足,时间可以填补空缺。在我们采访的这些大学生创业者中,不论是网络卖货郎,还是开始抱着做品牌的大学生老板,抑或是极客控,对于未来都巧合般地一致乐观,他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而且相信即便失败了,也算不得什么,反而会让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让人不禁会想起一个不论在哪个场合,总有人会抛出这样的问题:如今创业的门槛究竟有多高?1万元还是千万元?单打独斗的时代是否已经翻篇了?当我们逐渐相信随着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靠资本、靠关系的创业时代,那么不妨看一下这群年轻人的创业昨天、今天与明天,或许能发觉我们缺乏的是将创业当成试错的态度和作为兴趣体现的浪漫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