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运营公司是近几年新兴的,备受传统企业和资本的青睐,很多的卖家都想做一个甩手掌柜,但是行业内尚未形成规范,代运营模式被发掘以后,一路走来一直充满争议,315马上又到了,关于投诉代运营企业的案件也越来越多,电商资深人士,上海皇冠俱乐部创始人老高经过一番纠结后也开始在微博打假,哭诉某代运营公司的种种恶事。一时间代运营又开始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
但我们回头看看这两年的代运营,电商代运营可谓混的风生水起,大大小小的电商代运营公司在享受着传统企业转型电商的巨大社会红利下,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记者从天猫获得的数据显示,2012年,光从天猫卖家服务商平台注册的代运营数量已从2011年的500个左右增加到1400多家。看似的大蛋糕,人人都想分一块。但自从2013年初,不少代运营公司纷纷试水自有品牌或代理品牌,并大有集体转型之势。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么从曾经的垂涎欲滴到现在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代运营,代运营商们又是经历着怎样的艰难旅程。
被品牌商抛弃的代运营
虽然代运营一路高歌猛进,无论是从淘宝官方的服务商数据还是整体的市场规模,看似被认为是下一片电子商务的蓝海,但始终充满争议。代运营企业一味以打折促销来冲击销量,被认为有损品牌内涵;而品牌方则被批为“忘恩负义”,一旦品牌被做大就收回经营权终止合作。双方的天然冲突导致代运营和品牌方的相互不信任,最终导致不欢而散。这也是为什么代运营鼻祖GSI最终逃不过被ebay收购的悲惨命运。
宁波市和众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被淘宝官方授予直通车“TP”服务商,从08年开始专注直通车外包服务,在业界和卖家中有着不错的口碑。从10年开始,面对大批的传统企业出口转网上内销的经济形势,和众互联又拓展了代运营业务,并且已开始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经过3年的风雨挣扎后,宁波市和众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也跟其他代运营公司一样,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目前代理着国内领先的床垫企业旗下的一个新品牌,走的是网络经销商模式,风险也由自己承担,脱离了以往一般品牌商和传统企业的主仆关系。
和众互联总经理吴鼎伟感叹道:“现在纯服务的代运营生意越来越难做,首先是客户的期望值都高了,品牌做得好了,他认为是他的产品好,还认为运营商赚的太多了,他会想办法自己拿回去或者找更便宜的机构来服务。做的不好,自然把全部原因怪罪于运营商,就直接终止合作。所以现在接单的成本高了,运营就更难做了,员工会没有安全感。”
与其说代运营企业主动升级转换业务模式,不如说是被形势所逼。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的不断融合,品牌企业和传统企业也开始自我革命向电商进军,再加上这几年代运营公司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其行业口碑。所以唯有急时转型,才是出路。
代运营的2.0模式
跟宁波和众互联一样,不少知名代运营公司经过几年的摸索和与品牌方的合作,明白无论怎么都是品牌商的牺牲品或为他人做嫁衣。都开始不同程度的自我蜕变,开始新的模式探索,主要包括:
1、自有品牌:依托自身积累的运营经验和稳定的供应链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是一种变相做卖家形式;
2、代理品牌:选择知名品牌走网络经销模式,自营店铺,需要较强的运营能力和资金实力,后期还需自己做库存;
3、合资品牌:和线下传统企业合资创建新的品牌,共同承担风险。
据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的代运营公司如杭州网营科技,北京瑞金麟都试运营自有品牌,也有像和众互联那样走代理品牌模式,吴鼎伟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网络代理商是一种趋势,这可以有做库存和不做库存的两类,其中运营能力和类目资源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而自有品牌还是比较有考验,做成功的难度较大,风险也大。合资品牌已经有不少代运营商在尝试,但具体能否成功还未知。
代运营市场乱利润低现状下的被迫转型、品牌的高利润驱使、自身掌握的平台资源和经验让代运营商对自有品牌或代理品牌跃跃欲试。但经历了疯狂的代运营市场泡沫后,他们的集体转身是否是另一种浮躁?薄弱的供应链,自相冲突的商业模式都将让代运营这个电商生态链变得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