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店铺来说,访问深度即每个顾客在店铺内访问的页面数量,用数据表示就是PV与UV之间的比值(PV/UV)。这一数字是衡量店铺粘性及健康度的重要指标。
逛商场“被兜圈”的经历或许多数人都经历过,商城设计迷宫一样的格局,借此延长顾客逗留的时间、最大限度刺激他们的购物欲望。相类似,对于网店而言,店铺访问深度也是不得不说的事。你的店铺是见光死(买家点击一页就匆忙离开)还是能让买家乐不知返?
观察某家店铺的客户访问页面数分布,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只看一页,即将其引导过来的商品详情页,或者广告投放中的店铺首页、活动页等。两页以上的比例明显减少,转折在于看了4页以上的反而又多了起来,访问6页的人达到了另外一个峰值。买家浏览的页数越多,说明买家对店铺的兴趣越大,买狗的概率以及购买避暑也会随之增加。
虽然不同类型店铺访问深度的分布会呈现不同的规律,但通常都存在两个这样的群体;只访问一页就流失以及对店铺产生兴趣的买家。如何让店铺吸引力爆棚?跳失率、店铺停留时间将分别针对上述两大群体,从不同方向分析并优化访问深度。
跳失率是表示顾客通过相应入口进入,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访问数占总访问次数的比例。降低这一指标即可减少只访问一页的用户数量。如果买家打开了第一个页面就黯然离开,那卖家们就应该自我检讨,抛弃索然无味的内容或者提供买家感兴趣的新鲜大餐,而这又绕不开详情页以及关联营销。
通常买家打开的第一个页面为商品详情页,提升商品描述质量无疑是打入一剂足以产生一见钟情的多巴胺,能降低客户的跳失率。商品详情页传达了几乎所有的商品信息,除了固定的主图、价格、销售属性等模块外、卖家可以自由组织宝贝描述的部分,而这块信息就是提起买家兴趣的关键。由于展示的信息量巨大,详情页通常会被做得很长,在这种情况下卖家需要挖掘并优先展示买家最感兴趣的内容。
而当买家对当前商品不满意时,合适的关联营销也能降低其直接离开的概率。除了正常的逻辑判断,也能通过买家的购物行为来分析哪些商品最有可能放在一起销售。不过让卖家纠结的是该把关联营销信息放在宝贝描述的顶部还是底部?
关联营销的前提是不影响当前商品的展示,即除了第一屏的标准信息模块,第二屏最好能出现当前商品详情的展示。而访问淘宝网的电脑,显示器分辨率的高度大部分在768~1024(像素)之间,所以留给关联推荐的空间也就一至两行,因此,将顶部的关联推荐和底部的关联推荐分开处理是最佳的处理方法。顶部的关联推荐按照产品相关的思路,例如服装的搭配的产品,数码的配件等,此时买家的焦点还在当前商品上,没必要介绍其他代替品分散其注意力。页面底部的关联可以是人群相关的,即当前产品的替代产品。例如同类目同属性的产品,此时买家已经浏览完这件产品,对当前产品已经有完整的认知,这时就可以适时的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其他产品。而且底部的空间相对没有顶部那么珍贵,关联的推荐可以尽可能做得长些,以提高用户点击率的概率。
店铺停留时间是指买家打开本店的最后一个页面的时间点减去打开本店第一个页面的时间点。停留时间的增加,意味着买家会产生更多的PV,提高深度访问用户的平均访问页数。
深度访问用户浏览店铺中的其他宝贝,通常是通过店铺首页及分类导航。店铺首页的色调、排版和布局能给买家营造出特定的购物气氛,影响他们的点击的次数。例如走地摊路线的店铺,商品数量多、价格低,那么页面就可以丰富、花俏一些,营造一种热闹紧张的氛围;而走精品、高端路线的店铺,页面中出现的元素就要尽可能少些,还要适当留白,营造高档、品质的氛围;如果介于两者的中间,既要营造精品的质感,又要体现平价,那么页面就需要统一的色调,规则的布局,保有商品丰富性的同时又营造高端的感觉。
分类导航在店铺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它能让用户从任何页面跳转到他想去的地方。建议再详情页得左栏中,将其放在最上方的位置,以方便用户浏览其他商品。分类导航的原则以实用为主,尽量做到简洁明了易辩识,不要盲目的追求美观,使用一些闪炫,巨幅、花俏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