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天猫上生存是很艰难的,那么商家应该掌握哪些窍门,遵循哪些规律呢?那么我们就必须的了解天猫的秉性。我觉得天猫就像这幅漫画中的母猫,说话可以朝令夕改,毫不负责任。年会说不开就不开,让商家败兴而归。天猫这样的变化到底要持续多久?14年还没过一半,不知道15年是什么摸样?
一位资深操盘手对服装类目的判断:
现状1:只有排在前面的不死
关键词——核心数据全线下降、萎缩、关店潮
行业(搜索+成交)指数持平或下跌,转化率下降,客单价下降,单品成交均价下降,人均成交件数下降,店铺用户粘性下降,PPC下降,关店潮,死店潮(店在,无运营或少运营),新增店铺数下降……
无淘品牌或传统品牌成功杀入战局,进入TOP商家梯队,并实现单独核算盈利。只有原有座次不断更替或渐进死亡,只有排在前面的不死。
主要原因在于平台扶持,流量资源倾斜,或靠并购规模效应,扩大业绩额。但是风险向资本是否雄厚、管理风险,业绩预期和业绩实现之间的平衡中倾斜。
现状2:平台流量调控之手遭斩
关键词——流量成本登顶、流量碎片化、质量降低、平台商家意识分化
直通车广告点击成本单边上涨结束,钻展靠标准化素材拉高点击成本,“淘客”跟“一淘”身份切换,硬广消失。
2013年“双11”“双12”会场大部分商家成交萎靡,流量碎片化满足了展示位多元化的平台需要,却降低了流量全局质量,丧失了平台调控之手的力量。屡调不中,指哪打不到哪的时代来临。爆款策略无以为继,难以获得足够毛利支撑。
平台跟商家同床异梦时代来临,但是商家困兽,斗无可斗;平台想做移动,想做O2O,但是陪玩的商家一点油水也沾不到,温水煮青蛙,不玩担心,玩了闹心。
现状3:过度依赖新增用户
关键词——挡拆已死、新增断流、新品不新
淘宝“濒死”,阿里巴巴的C2C业务丧失了全部合理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会被微信、微店、美丽说、蘑菇街等陆续接管。
天猫在重复淘宝的老路,即将断流。没有了淘宝的百花齐放作为买家和卖家网购习惯和操作行为的培训基础,传统或非传统的商品同场竞技的集散地,消费者用购买行为来引导一条商品差异化创新的路径。没有了淘宝作为金字塔基覆盖全部网购年龄、购买力、新奇特创新的土壤。平台上的产品的同质化不断提高,新品的低成本诞生不存在,迭代速度在降低。2014站外站内的服饰直通车单品广告几无新趋势,新品不新是普遍现象,丧失了客户在海量商品的平台上的购物欲望和复购欲望。
天猫仅依赖平台新增客户,而不是经过淘宝培养过的高阶客户过渡至天猫这一有效的迭代过程,天猫未来出现跟淘宝一样的“下流化”不可避免。
天猫的九种活法
当前市场中,可以存活并持续存活的玩家只有以下几种类型:
1、资金雄厚不在意一时盈亏可持续追加资金投入的(考虑到资金的综合成本,生命周期三年,三年无法建立核心竞争力必死,土豪玩法);
2、被平台重点扶持的(不超过20家,淘品牌或传统服装品牌倾销库存,生命周期三年以上暂无死相),重点关注规模危机引爆点;
3、大量传统品牌卖库存不在乎毛利、净利,电商业务非独立核算、独立核算净亏,或靠库存折算低成本微利,平台肥料一堆;
4、整体业务综合毛利60%、或服装定价倍率超过3倍的(类似卓雅这种传统品牌,即使卖库存,依然能卖出5倍以上定价,靠品牌线下影响力高价、少折扣、产品创新,且电商业务本身是盈利的,这种是最健康的。不过品牌影响力就像钱包,可以提取但是不能透支,平衡是问题。切记在线零售本来就是不断拉低受众预期的“利器”);
5、自有流量来源(非平台业务流量来源,自有论坛社区,自有客户粘性,长不大,但能活);
6、非营销广告依赖的,可以充分享有并放大平台自然搜索优势的(长不大,但能活);
7、作坊(10人高效率运作,10人以下作坊都不算 )经营,严控成本,坚持爆款策略,放弃整店经营,不求做大,简单粗暴。资金能保障一个销售季爆款失败,依然可以追加投入下个销售季的经营,一旦两个销售季失利,猝死;
8、小类目小品类,高门槛低竞争的;
9、视觉玩到极致(花苼记,但也越来越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