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社交网络/社交媒体的注意力价值会出现一个合理的效率临界值和转化率。
从2010年开始,对于社交概念媒介价值的认知,全行业似乎一直有着激进虚火与疑神疑鬼的交杂情绪。人们一方面曾自我催眠认为,非社交则少价值;另一方面又在社交媒介变现的困局面前疑虑重重,内心惴惴。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显得既幼稚且可笑。
微博是最早崛起的社交媒介价值工具形态,也是第一波社交化浪潮的卷动者。在web2.0概念从高亢颂诗到嘹亮战号再到嘶哑叫吼的彷徨之后,人们发现,真正的交互形态并非博客的静态展示,而在于更强的互动广播行为。于是微博成为标配,其实时间很多,不过3年多时间,但很多人可能都已想不起,不仅仅新浪和身后的其他几家门户,连和讯甚至人人网都做过微博……
只是,除了新浪,其他家声音不著,未得其成,尽管腾讯、搜狐、网易们的微博还在。但更多时候,微博往往指的就是新浪微博。所以,哪怕腾讯早年间投下巨资仍在继续的与各地方广播电台的合作中,主播、DJ们不得不耐着性子说“腾讯微博”——如果简略说微博,腾讯会老大不满。
其他家玩不下去,于是不玩了。关于新浪微博到底是社交网络平台还是社交媒体,两年前曾是一门显要议题。不过时至如今,不论如何对此定义,都不影响一个事实,新浪作为互联网舆论第一高地的地位从未真正受到过威胁。后期者的追赶较量甚至早在2010年11月就已注定结果:3Q大战中,腾讯公司不得不放下身段,到新浪微博上注册ID以便发声。
只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是,玩不过微博的腾讯们跑去把玩新的玩具了。有的人不算成,比如网易做轻博客,但比之微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远不可同日而语。但有的人则玩出了大家伙,比如腾讯,主力战场正勉力较量微博呢,冷不丁广研弄出了微信,啧啧,传说中八星八剑的无敌船票哇。
于是,船票论开始流行。顺着移动端QQ的概念,腾讯猛然间又找回了感觉。马化腾也骄傲不已,在注明的3小时谈话中,PONY不乏自鸣得意地说,微信的优势是高频使用,这句话后来也被程苓峰同学用来演绎“高维对低维理论”,抒发其坚信微信干死阿里的壮怀激烈。
好嘛。船票威武,船票荡漾。互联网舆论热点的转移原本就足够“负心凉薄”,各路分析师们开始奔跑着歌颂据说能“促进人类进化”的新生事物,而且奇怪的是,似乎不否定下微博不足以展示他们对新玩具的决定性看好之情。
可是,有必要么?
微博的热度比2010年是有下降,活跃度也的确有分流。但是,我们在开头就说过临界值的概念。外界加于微博不必要的虚火在去除,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博本身的价值应该被低估。
注意力是所有互联网媒介的价值核心。但注意力并非越高越密集就一定能够有足够的变现效率。实际上,大致线性提升存在着一定得溢出点,超过这一临界点,注意力价值的效率反而会急剧下降,同时可能反而对用户构成过度包裹,甚至会阻碍变现过程。
相比QQ,微信的社交性异步化趋势明显,而微博的异步属性可能更为自然。所以,对于微博这样的产品形态及属性而言,它需要的有效关注频次门槛可能更低(微信毕竟还有通讯工具功能作为基调)。早年的营销大号们的虚火消退之后,反而能让这个平台上减少不必要的杂音,为产品进一步打磨和商业化开拓提供更干净些的空间和通畅些的通路。
而且,微博本身不必承载太大压力,也不用担心在过度工具化价值的堆砌中变得太过沉重——微博是外向化的信息流通平台,它有更强的平台属性,而非工具APP太分裂的纵向还是横向交互优先的选择陷阱。这就使得,只要微博放下心理包袱,就有着更多灵活的改造腾挪空间。
当然,微博市场化道路还有很长路要走,他们的产品经理们还要更加倍的努力,提升用户体验而不至骚扰应该是第一位的。它需要做的是,把用户目前更多单纯观看、接收信息的状态,通过运营和产品的手段进行推动式改良,让用户们不仅要看,更要有主动动力去写。
微博本身的增长也有了新的动向。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今年增长主要来自于二三线城市,微博看上去似乎突破了人人和开心曾经的瓶颈,真正切入了一线城市以外的领地。目前看来,和春晚的合作是真正实力的一项重要反馈。根据之前的数据看,央视和微博合作#直播春晚#后收视率翻了有一倍之多。
另外,我们还需要再提示的是,新浪微博独大,其他家微博相继卸力,实际上意味着国内互联网服务同质化竞争反而显出消解迹象。竞争开始变得专业化,每家可以做自己更擅长的事。很明显,微博的优势就是公开和传播,在公共舆论话语空间中的强势地位逐步向个人、小社交松散群体中渗透滴灌,变得更加丰富立体起来。反之,如果新浪非要逆自身特性而行强推封闭和单纯的社交关系作用,看起来粘性会增加,其实反而在断绝自己的未来。
某日,某位分析家又写就一篇微博已死的雄文,他又习惯性地去新浪发了篇长微博,嗯,我的笑点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