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和腾讯之间爆发的战争愈演愈烈,先是微信推出支付,后是阿里屏蔽微信链接,甚至淘宝网商家的商品描述中都不得出现微信二字。新浪微博则也在双11过后迅速去掉了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功能。最新的消息是,阿里关闭了手机淘宝的微信通道,已有人在愤怒声讨。之后腾讯还会做出些什么,尚不明了。
中国互联网现在仍像是美国的荒蛮西部,各有各的一套,自己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开放和共享等等什么的互联网精神在商业利益面前都是浮云,趁着没人管的时候大捞一把才是真的。至于在与微信斗法过程中伤害到的用户体验,有些创业者因此而遭遇到的全军覆没,则似乎不是阿里巴巴要考虑的事情,阿里现在想的只是要战胜对方,并为此敢于使用一切手段。
事实证明,阿里巴巴的电商生态唯有走向封闭,才是在利益上对阿里最有利的一个方向,因为其基因原本就是封闭的。2008年淘宝屏蔽百度收录时,目的在于将入口流量牢牢控制在手中,他们才好借对流量的控制力牟利。淘宝卖家除了能从淘宝客和阿里妈妈那边获得一些可怜的零散流量外,想要做成生意,就得去买直通车关键词。这成就了淘宝每年几十亿的广告收入,即便是阿里电商生态沦落到今日流量吃紧的地步,他们也在所不惜。
淘宝卖家要流量,阿里除了把流量导向天猫之外,还刻意控制进口流量,例如通过阿里妈妈这种中介式流量分配机制服务。因为小卖家们随便从别处引流,阿里巴巴从中赚不到钱,只有把流量从他们手里过一道,才会为他们带来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封闭,是阿里巴巴获得经济利益的法宝,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想开放也来不及了。
但是,封闭半天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百度被切断了来自淘内的流量需求后,不但没受影响,反而还越来越壮大。自诩为开放的一淘,作为最大的淘宝客,不但没有实现当初海纳百川,做通用购物搜索的设想,却在逐步走向固步自封的状态,距离天猫站内搜索的定位也越来越近。
封闭没能打死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活得越来越滋润。淘宝生态要是蔓延到淘外,京东商场哪会有那么容易崛起到现在的高度,苏宁和亚马逊哪里会只需要专心对付京东,拿天猫当病猫呢。因为他们知道,封闭的淘宝系本质上还是自产自销的,自办流量自力更生抓生产,淘宝系流量被阿里卖给天猫大商家进行最大化利用以牟利,小卖家缺乏足够的引流手段,能活着都实属不易,哪里还有能力跳出淘外跟他们抢生意。
淘宝系封闭的结果,是把利益留在了阿里巴巴,剩下一帮想走出去也没办法的苦哈哈的电商卖家,在内有压榨外有围剿的情况下苦不堪言。我这下算有些理解马云为什么总熬鸡汤了,不喊点口号激励一下人心,这么差的条件下谁还会继续跟他走。
阿里巴巴走向封闭的下一步,是带着参股和控股企业一起走向封闭。虾米音乐无足挂齿,却也取消了分享到微信的按钮,添加了分享到来往的选项。新浪微博算是个平台型的产品,由于前期被微信抢了风头怀恨在心,取消分享到微信的按钮倒也顺理成章,只是不知道分享到来往的按钮何时加上,这我想应该在阿里巴巴的广告费到位之时同步发生吧,一定要记得弄个好价钱。
被参股企业跟着阿里巴巴走向封闭的结果,只能是像那些淘宝小卖家一样没落,阿里巴巴获得最大利益。好在是小卖家们没得选择,那些被参股企业的选择却还有很多。例如,新浪微博和高德这类平台型产品,首先要考虑一下自己在阿里的电商生态中能分到多少蛋糕,阿里巴巴给的甜头,是不是要大于将其他公司拒之门外的损失。阿里巴巴在这场封闭之战中有多大胜算,即便胜了,自己原本有的利益还能否保证等等。毕竟有的只是些参股企业,大部分股份还并不在阿里巴巴手里。
阿里巴巴并非不知道封闭的坏处,但此时他们停不下来。他们想用消耗外围有生力量的策略维持自身的强大,妄想挺过去就能扭转乾坤了,其实这想法要实现起来很难。开放和封闭之间看似差距不大,也有做封闭策略搞到很大的公司如苹果,但那是例外,大多数公司是无法凭借封闭获胜的。更何况,阿里巴巴又不是苹果,就算是苹果也面临着其他巨头的强烈反超。
那些准备跟着阿里巴巴往封闭方向走下去的公司们,要当心啊,尤其是平台型的公司。平台再小,公正性是第一要务,海纳百川自能成其大,千万别因为一时的蝇头小利把格局做小了,得了块煎饼能吃一顿,却避免不了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