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加入新朋友,二维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这些二维码背后,一场专利之战正在涌动。
“我们已经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入禀,向腾讯财付通公司以及支付宝公司提出多字段二维码的专利侵权诉讼,法院已于10月10日正式受理。”银河联动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栗铎10月16日在香港的记者会上表示。据他透露,两家公司目前未有回应。
银河联动称,腾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扫码支付,侵犯了其“采集和分析多字段二维码的系统和方法”的专利权,涉嫌侵权的支付二维码还有爆款网络游戏支付、网络电商支付、网络付费阅读、线下商家支付等。据悉,该专利由中国移动控股子公司卓望信息技术(北京)及银河联动共同拥有。
“多字段二维码专利是卓望信息技术公司已经全权授权委托我们进行法律诉讼。”银河联动联合创始人沈维透露。
“目前腾讯对此事的表现让我们很不满意,我相信和阿里巴巴之间有很多可以商讨的空间。”钟栗铎在会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阿里巴巴曾向其购买过一个商标,双方合作十分愉快。
阿里巴巴发言人查询时表示“目前没有回应”,而腾讯相关人士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复。
二维码专利争端
事实上,银河联动今年3月已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控告腾讯侵犯其图形二维码技术,并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及支付专利费。
据悉,银河联动于2006年4月份提出相关专利申请,并于2010年正式获授权,专利内容主要是将二维码与标志(logo)合成并提供读取及识别的功能。目前内地大部分网站甚至微信公众号都有所属的二维码,其中也涉及有关技术。
对此,腾讯去年7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提出申诉,认为有关专利并不符合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以腾讯公司提供的一维码与标识合成的专利申请文件作为对比文件,认为银河联动中国内地的图形二维码专利不具备创造性,并于去年11月底宣布银河联动公司获得的专利无效。
“目前这个诉讼还没有解决,仍然还有很多公司继续对我们的知识产权进行侵权,因此我们这次希望通过主张我们的技术和本身权利的存在,让这些大公司正视这个问题。”钟栗铎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于10月26日开庭审理图形二维码侵权诉讼。
根据银河联动的官网显示,该公司于2005年成立,其母公司Gmedia Corporation由著名风险投资基金KPCB, DFJ ePlanet, Lightspeed Ventures共同投资。联合创始人沈维、钟栗铎均毕业于清华大学。
银河联动表示,公司自2005年已经开始二维码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并在2006-2008年期间与中国移动战略合作,率先在中国推出手机二维码应用,包括移动营销、移动音乐、移动媒体等应用。最新诉讼涉及的专利“采集和分析多字段二维码的系统和方法”即是与中国移动合作初期在规划二维码优惠券和二维码支付业务中积淀的核心技术。
目标产业定价权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二维码已成为关键流量入口和交互介质。
全球二维码技术的雏形最早出现在美国。1987年,美国Intermec公司开发了Code49码,次年,美国国际资料公司开发了Data Matrix码,之后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二维码。
目前在内地应用最广泛的QR二维码则是日本Denso Wave公司于1994年发明的。为了将QR二维码打造成为国际标准,Denso公司在发展初期开放了其专利。但随着QR码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广泛的应用,Denso公司近年来正在全球布局一系列QR码新专利。
钟栗铎坦言,银河联动图形二维码专利从技术上来看构成了日本Denso Wave公司新专利的前置专利,这将有利于银河联动公司在中国二维码知识产权之争中抢占制高点,获得产业的定价权。
根据银河联动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达到38万亿元,其中大量支付是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的。同时,公开资料显示,腾讯公司从2012年开始申请二维码的相关专利,在申请二维码相关专利的权利人中位居首位,申请件数高达400余件。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编辑:赵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