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网上的各种促销活动可谓名目繁多,而这些眼花缭乱的广告词背后,其实可能就藏着不少“陷阱”和“猫腻”。
在网上买东西,相信很多人都会被“第二件半价”的优惠吸引,这么大的优惠力度,怎么也得买上两件。
但是在不久前,朱先生在网上购物时就遭遇了一件闹心事儿,说好的“半价优惠”怎么没有了呢?一起来看看朱先生的遭遇。
消费者京东购物 "第二件半价"落空
今年2月28日,朱先生在京东购物网站上,看见有男士皮鞋正在搞“第二双半价”的促销活动,时间是2月22号至29号,于是他选了两双鞋。朱先生说,当他成功下单后,才发现第二双鞋子并没有享受到半价优惠。于是他通过网页上的咨询入口,与商家取得了联系。
消费者朱先生:他们说他们确确实实有这个活动,但是我买的这两双鞋不在这个活动范围以内,我说如果不在促销活动范围以内,为什么我这两个页面都标注了“第二双半价享不停”这样的字眼呢。
朱先生提供给记者的截图显示,当时商家的回复是,参加第二双半价的鞋子上面会注明“此款第二双半价”,不参加的鞋子,也会宣传当时“第二双半价”的活动,但并不是全店都参加这个活动。
消费者朱先生:页面标注上面显示了第二双半价享不停,或者你们就直接写成“此双不参加活动” 对不对? 你们没有必要不参加活动的产品和商品也放在这个页面里。
认为遭遇优惠欺诈 买家投诉京东
说好的“半价优惠”不见了,朱先生只好向京东方面进行了投诉,并按照要求提供了相关交易记录资料。
朱先生认为商家涉嫌欺诈,要求商家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三倍赔偿。结果怎么样呢?
据今年9月20日京东向工商部门提交的情况说明称,朱先生和商家都提供了相应的截图证据,京东认为,商家在相应位置有显著提示,促销信息真实,所以并不具备主观欺诈的故意,但商家在商品标题下标明相关活动链接,确实有可能会导致客户误解,所以,仲裁判断商家的页面描述存在一定的瑕疵。
北京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副局长林树涛:商家在做宣传上,在标注上还是有一定瑕疵的,就是有一定的有可能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经过我们了解,京东,第三方商家,和朱先生已经达成了一个和解协议,赔偿朱先生100块钱的购物券,另外还有100块钱现金。
小心!网上促销背后的“猫腻”
实际上,眼下网上的各种促销活动可谓名目繁多,除了“第二件半价”的优惠之外,还有什么“超低价”、“特惠价”“立省”、满减”。
但是您知道吗?这些眼花缭乱的广告词背后,其实可能就藏着不少“陷阱”和“猫腻”。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该怎么避免上当受骗呢?
常见手法一:“虚构原价”。
为了吸引消费者,商家经常用的就是打折法,标出的折扣价要比原价低很多,而如果原价有点可疑,您就得小心了,因为这有可能是商家在“虚构原价”。
北京市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执法人员刘术威:比如这个商品,标示原价130元,年货价39元,如果说商品促销之前七日内售价是100元,那么就是130元是高于100元,那么就是虚构原价。
常见手法二:“特惠价”不“特惠”。
在商品销售中,标“特惠价”、“惊爆价”等字样,也是商家们很爱使用的促销标语,这里头也常常有猫腻。
北京市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执法人员刘术威:我们就还是核实它促销前七日内的交易情况,如果说前七日内一直是卖83块9,那么你现在标示特惠价83块9,实际上是没有特惠。那么这就是违法。
常见手法三:“划线价”误导买家。
还有一种常见的促销行为就是,在商品现价旁边,多出一个划线数字,如果这个划线数字来源不清,那么就有可能是误导消费者。
北京市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执法人员刘术威:有的消费者可能会理解成原价,像在这标上一个2500,然后划一个线,实际售价是1214,那么这种情况按照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就要求这个商家对这个2500作出一个说明,要准确标明被比价价格的这个含义。
常见手法四:促销过期 广告不下线。
页面上显示着促销活动的广告,但实际上促销活动已经结束,既有可能是商家没及时更新,也不排除商家故意为之。
北京市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执法人员刘术威:有可能是商家故意的,故意在活动结束之后,页面还是保留在这,给消费者一个诱骗也好 一个误导也好,但是他那个后台结算系统已经调整了。
北京市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门立峰:有时候就是这次交易完了以后,这个宣传页面已经消失了,我们再取证就有些困难 ,这个程序方面是比较复杂 所以任务量是非常大。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联系信息:
甩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