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大一部分人,想要“脱淘”丶抱怨所谓免费流量红利没了丶埋怨营销费用越来越高丶想要做品牌……去问这部分人是做什么的,肯定说是做淘宝的。既然是做淘宝的,还脱什么淘?买家忠于淘宝,而不忠于品牌,就是给自己定位做淘宝的成功。
即使脱离了淘宝,那自己是做什么的?多数人会说是做电商的!
这是个很怪的现象。电商在目前来看,既不是个职业,也不是个行业,而是一个渠道。这一点很重要,大家也都知道。但其中的利害,却不被注意。
本来怎么用词都只是一个符号,根本不重要,但这个词渗透到意识里,体现在行为上,就变得重要了。
现在做电商,埋头于爆款丶上架丶直通车这些,不是发就是刷,这都不错。时不时的看看数据,淘宝有一个政策,就要调整应对。卖的好累的一塌糊涂,卖不好愁的要死要活。
做独立平台也是一样,但凡给自己定位做电商的,一边骂着百度丶导航,一边对马云丶李彦宏投以羡嫉妒恨。人家都是做互联网的,而你是做电商的,不是一回事。
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说淘宝是大家帮马云做起来的。淘宝是马云的,也是大家的,总归是谁的?我说了不算。
马云销售给了卖家机会,给了买家实惠,所以说,淘宝是个互联网平台。
我们应该是做什么行业的?
这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问题。先想想你卖的是什么?
卖的是衣服,你就是做服装的;
卖的是美妆,你就是化妆品的;
卖的是核桃,你就是做食品的。
做服装,重点精力应该放在款式丶设计丶面料这些上,这是产品的本质。当然也有ZARA这种做前端零售的,重点在于供应,但也不能不重视款式。
简要来说:
做化妆品,重点首先在于功能丶机理丶包装形态这些上,这也是产品的本质。
做食品,重点首先在于安全丶口感丶品相这些上,干货在于相,鲜货在于新。
譬如消费者去买ZARA,可以去大悦城丶可以去其他商场丶也可以去淘宝,目的都是买ZARA;
譬如消费者买迪奥真我香水,可以去新光丶可以去银泰丶也可以去淘宝,目的是买迪奥;
譬如消费者买雀巢咖啡,可以去家乐福丶可以去7-11丶也可以去淘宝,目的是买雀巢。
一个没有来二次消费的买家,就是因为卖家定位是做淘宝的,是在逛淘宝甚至是逛美丽说的时候,无意看见的感性消费,或许买回去就没有穿过丶用过丶动过。是因为闲逛而买的,你的CRM再精细,作用也不大。
再进一步,“顾客不是要买钻头,而是墙上的洞”。这句话都看到过。
简要来说:
ZARA是让消费者花中产的钱买高产的款;
迪奥是让女人通过给自己买香水,去给男人买诱惑;
雀巢是让消费者花屌丝的钱,买小资的感受,解决心理的困倦。
这是品牌营销的范畴,是抓住了消费者的群体心理现象。所以,对准的是什么,得到的就是什么。说是孔子在《易经.系辞传》里说的:“<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定位做电商的,做淘宝的,对促销丶低价,像毒品一样欲罢不能。如果可能,试问有不愿意溢价,就愿意低价的吗?
一些换了类目的店铺如同死去一样。因为淘宝对于多数买家,一是买比其他地方便宜的东西,二是来买身边买不到的东西,这是大数。在这个现象下,一些原创品牌脱颖而出,一些线下品牌一上线就能热卖。
对于一些定位做电商的平台,多品牌战略也不能实现溢价丶高空轰炸广告也不能实现丶明星齐上阵也不能实现,最后利用既有流量,开放。如果单品类能实现盈利,是否还会走这条路,是不是在早早设定的时间开放?
把“电商行业”从意识里删除,找到自己行业的根在哪里,找到对准的圈子在哪里。未来才会更清晰。
譬如做早年户外,无需任何数据,通过现象的捕捉,就能判断穿着冲锋衣和登山鞋上班的大有人在。如同汽车里的SUV,离不开城市的生活又有一颗撒野的心。所以SUV相对越野车,悬挂丶操控丶轴距等等都做出了调整。所以户外产品的面料丶设计丶图片丶文案都可以做出准确调整。
最后,关于品牌营销,很多设计了一个LOGO,注册了一个商标,就认为自己有了品牌。如果这样就叫品牌,我们这些职业策划人早都失业了。
本帖最后由 ganhuo 于 2013/5/31 15:11:11 编辑
|